種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本報記者 李健攝
□陳冬 褚廣毅 本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時下,走進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青云山林場,首茬黑木耳迎來采收季。
步入木耳種植基地,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一排排墨色菌包整齊地擺放在草地上,菌包上綴滿木耳,宛如盛開的黑色綢緞花,泥土的芬芳與新鮮木耳的獨特菌香交織彌漫。采摘工人頭戴遮陽帽,穿梭其間,指尖輕捻,一朵朵飽滿的木耳便落入桶內,收獲的滿足感寫在臉上。
“像這種一元硬幣大小的木耳就可以采收了,小一點兒的先留著,再長個兩三天就能采了。就得勤溜著點,每天都有收獲……”采摘現場,青云山林場副場長丁寶雷一邊示范采摘,一邊向記者講解技術要領。
青云山林場將黑木耳種植確立為推動林場經濟發(fā)展、帶動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yè)和重要抓手。從菌種培育、菌包制作,到入棚發(fā)酵、日常管護,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把控。
“我們采取‘林場+職工+群眾’的發(fā)展模式,鼓勵職工群眾積極參與到木耳種植產業(yè)中來。我們?yōu)榉N植戶平整了木耳菌地,并提供菌種、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支持,職工群眾負責日常管護和采摘?!倍毨捉榻B,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效盤活了林場富余勞動力,解決了部分職工群眾的就業(yè)問題,還讓大家在產業(yè)發(fā)展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退休職工韓壽云就是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多虧了林場幫忙平整菌地,還給提供菌種和技術指導,我家今年種了3萬袋,算下來能增收5萬多塊錢,遇到啥困難,林場都幫著解決。”
在林場的強力帶動和有效服務下,青云山林場已有20戶居民積極投身黑木耳種植產業(yè)。今年,林場黑木耳種植規(guī)模達到了55萬袋,一條充滿生機的林下“致富長廊”已然鋪就。
“下一步,我們準備擴大種植規(guī)模,同時開展木耳種植技術培訓,組織專家入戶指導,確保群眾掌握種植要領,降低投入成本,以實際行動帶動職工群眾增收致富?!鼻嘣粕搅謭鳇h支部書記熊澤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