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一碗饸饹面连接平凉千pg电子年记忆

  pg电子官方网站这两天,朋友圈一片欢呼,7月15日,“平凉农商银行”杯首届饸饹面文化美食节暨平凉名优特色小吃展演活动将在崆峒古镇举办,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饸饹面盛宴的狂欢。

  每一座城,都有它独有的生命脉络。品读一座城市的土厚水深时,美食,便成了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城市历史人文通道的大门。隐匿在平凉街巷的美味面馆,便是平凉的文化密码。

  在这座“千面之城”里,饸饹面、炒面、烩面、酸汤手工面、扯面、生汆面、刀削面、牛肉拉面、杂酱面、拉条子、浆水面、花花面……每一种面的背后都倾注着平凉人对人间烟火的迷恋和痴爱,千丝万缕的面条,是平凉独有的精致。

  中国美学推崇“拙朴”。在这些花式繁多的面中,平凉饸饹面的气质就很当得起“拙朴”两字。它“拙”而不“浊”,红红艳艳、汤汤水水,用油不多,劲道爽口;它“朴”而不“素”,肉臊子、香菜、蒜苗,滋味丰富惊艳,让无数品尝过的人流连忘返,更让无数在外的平凉游子魂绕梦牵……

  早晨7点半,赵志强准时到他经营了十几年的(白水香)鑫鑫饸饹面馆,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拦炒肉臊子、调汤,自从开了这家店,十几年来,他总是比员工们早半个小时到店,风雨无阻。

  (白水香)鑫鑫饸饹面,让人领略到特色饮食严格而规范的程序。面馆在原报社附近临街而设,因其面筋光软,油汪汤煎,臊子味鲜,醋香提神而生意红火。

  肉臊子是饸饹面的灵魂。只见赵志强架锅起火,烘锅入油。蓝烟升起处,嗞啦声起,肉片儿翻走,辣椒、花椒等佐料入锅,红油渍得肉片儿绛红,香气顿时漫出。这一连串操作,赵志强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酸汤成就了饸饹面的香浓滋味。饸饹汤以葱花、辣面、平凉陈醋提味。葱以鞭杆葱见长,这种葱切出的葱花帨锅不沉底、不变色、味鲜美。辣面选的是陕西出产的秦地线椒,当烧热滚烫的油泼在辣椒面上的那“滋啦”一声响,立时香气弥散,食欲瞬间被调动起来。酸汤里的精华是平凉醋,平凉醋的原料是高粱、小麦等五谷杂粮,入汤后香醇开胃,有着十分独特的味道和魅力。

  小小的一碗面,融汇着平凉本地物产之精髓。本地出产的特有小麦,为了这座热爱面食的城市提供了最顶级的食材。平凉小麦日照时间长,颗粒饱满,面粉筋道遒劲,色泽凝重偏紫,宜作各类面食。从收购平凉小麦到加工pg电子,都是赵志强亲手完成,为的是保证饸饹面的质量。和面有和面机,但是水温如何,水和面的配比如何,都是数年来的摸索出来的经验所得。“原先我们用的是木质的饸饹床子,一个人坐在木杠一头,通过自身体重慢慢下压,来完成面从窝床底部的小孔分离出均匀的饸饹面条,落进锅里,现在有了电动饸饹机,只要面和好了,和手工一样能保持饸饹原有的特色和韵味。”赵志强说。

  电动饸饹机里压出的饸饹面条,煮两三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然后捞进碗里,配上加上香菜、蒜苗、莲花白、肉臊子、辣椒油,浇上味香扑鼻的酸汤,入味爽口,回味无穷。

  吃面的学问也有讲究。先吹开汤面上的辣椒油、臊子油,品尝一下汤味是否纯正,再挑起面,看看是否透亮劲道,然后再开始品尝。面吃完了,把剩下的汤喝个干干净净,当然,如果再配上豆芽、红萝卜等小盘凉菜,这一碗面算是完美了。

  赵志强打小看爷爷、父亲做饸饹面,看着看着就心领神会,到自己开面馆时,父辈的绝活自然就传承了下来。“爷爷给我讲的这句话‘做面如做人’,一直烙印在我心里,这也是我这些年不变的坚守。做人如做面,清清白白,差不得半点虚假;做面如做人,真材实料,须下十成力气。人做好了,面自然就做得好,面做好了,生意也会跟着好。”赵志强感慨道。

  中午是赵志强面馆最忙的时候,一天二三百碗的销量,让这个70平米的门店顾客爆满。

  “我们这个面馆来得最多的是平凉本地的食客,还有北京、上海、广东的食客慕名而来,吃的是美味,吃的是乡村记忆。”赵志强说。

  晚上8点40,卖完了最后一碗面,赵志强停止了全天的营业,然而忙碌并没有结束……

  从2009年开业,一直到现在,年轻的赵志强在这家店里辛苦了十几年,虽然员工已有6人,但是他仍旧忙在后厨,从爷爷第一次教他做面那个时候,他就踏上了这条路,从此,陪伴他一生的,是饸饹面和清晨温暖的朝阳。此刻坐在收银台前盘点一天收入的他,依旧精神十足pg电子,谈到做这一碗面的感悟,他只是笑着说,我这小半生,唯独欠自己的就是瞌睡……

  平凉有多少家好吃的饸饹面馆?庄浪县茗桦鑫鑫餐饮店、崇信县香味饸饹面、灵台县新鑫意轩饸饹面馆、泾川县宏元饸饹面、崆峒区彩虹饸饹面……怎么数也数不过来,这是属于每一个美食家的小确幸。

  “饸饹面”虽是平民食物,现在也常登大雅之堂。平凉广成大酒店等高档餐饮企业也将“饸饹面”作为宴席尾声的“惊喜”,给食客味蕾和情感的享受。

  其实,除了这些专业师傅的精湛绝技,在平凉,绝大部分人都会给你做上些面食,有些人的面食制作技艺,可以与这些专业师傅一决高低。

  远行归来,最想吃的是热乎乎的妈妈的老手艺,饸饹面是平凉人千百年来心灵的依赖,也是维系家人情感的白色丝带。

  每年暑假都会从北京回平凉老家避暑的李小跳,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给他作碗饸饹面。“老妈将饸饹面从翻滚冒花儿的开水锅里捞出的那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我爱吃干饸饹面,她会往热面里撂一撮嫩菠菜,泼上辣椒油和酸菜,拌上肉臊子,闻着酸溜溜辣酥酥,那个滋味简直太美了。吃过了天南海北各地的美食,最爱的还是这一口面!”

  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平凉城里,伴着冉冉上升的朝阳,人们往往先沉醉在这酸汤和肉臊子飘浮的香气里了。

  饸饹面对于平凉人来说是一辈子忘不了的乡愁,更是一种民俗的传承、文化的铭刻。平凉饸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蕴含着“寄托”、“祈福”等文化内涵。一碗面,是味道,是祝福。比如,为老人祝寿时吃的饸饹面称为长寿面,意寓老人健康长寿。在新婚第二天吃的饸饹面叫喜面,意寓新人情丝不断。在孩子出生百天(或满月)时吃的饸饹面叫吉利面,意祝孩子长命百岁。在正月初七吃的饸饹面叫拉魂面,意寓幸福长久。在宴请贵宾或朋友相聚时吃的饸饹面叫贵宾面,意寓友谊长存。尤其是在农村,办红白喜事招待客人少不了它。就算只是家里日常来客,做上一顿活色生香的饸饹面pg电子,才不算失了礼仪。

  关于平凉饸饹面,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平凉饸饹面行业协会负责人讲述,饸饹面始于4700年前的平凉崆峒山、与道家养生有一定渊源。平凉、天水原是上古三皇诞生之地,又是女娲、夸父的诞生地,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养生和治国之道。当时广成子招待黄帝进食,用宝剑一挥,砍粗桃树一棵,将树干中间最平直的一节掏空留底,又用黄铜师刀钻了很多粗如麻线大小孔。放荞麦面团用木槌向下挤压形成一根根条状物,落入沸水锅中煮熟食用。食惯了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和精细谷物的黄帝,吃了此碗饭后顿觉腹中温暖、肠胃顺畅、神清气爽。黄帝回宫后,依广成子所传之道,静修养身,并让御厨文革在宫中模仿广成子的方法经常制作荞面饸饹食用,造字大臣仓颉还将“活络”二字造为“饸饹”。自此,饸饹美食的制作方法便慢慢在民间推广开来,之后又流传到北方各地,经过近五千年传承发展,饸饹面由当初的野生荞麦制作逐渐演变成今天使用小麦面或加以玉米面、红薯面等其他杂粮制作,加入猪肉臊子、牛肉臊子、羊肉臊子、西红柿鸡蛋等口味更佳,辅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原来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十余种养气滋补的中药做佐料,更具有养生保健之功效。《中华风味饮食总》一书称饸饹面为“舒脾健胃,养生至宝”。

  首届饸饹面文化美食节暨平凉名优特色小吃展演活动的举办让饸饹面再次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目前,全市共有饸饹面经营企业(门店)455家,其中专营260家,兼营195家,平凉餐饮人正稳扎稳打地实现平凉饸饹面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饸饹面如同平凉人的性格,直爽憨朴,热烈滚烫。平凉的饸饹面,早已超出了简单的饮食的范畴,已深深融入平凉人的生活和血脉之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14-2023 pg电子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19005135号-3